厭氧氨氧化的原理
厭氧氨氧化的工藝原理其實蠻簡單的,得從傳統的硝化與反硝化說起。
我們知道,在活性污泥
首先是硝化,它包括前后兩段,前段是在好氧環境下,由AOB(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, 氨氧化菌)將污水中的氨氮(NH3/NH4+)氧化為亞硝態氮
接著是反硝化,即在缺氧環境下,由DNF(Denitrifier, 反硝化菌)將硝態氮(NO3-)還原為氮氣(N2)釋放到空氣中。污水中含有的氨氮就這么去除了。
硝化過程需要消耗氧氣,而反硝化過程主要是由異養菌在起作用(需從有機化合物中獲取碳源的叫異養菌;可從無機化合物,比如CO2中獲取碳源的叫自養菌),因而需要曝氣,會產生大量能耗,并且需要消耗大量有機碳源,反應過程中還會釋放N2O和CO2等溫室氣體,不符合我們追求綠色低碳的目標。
后來,人們在研究中發現,亞硝態氧(NO2-)可以直接還原。AOB和NOB在動力學特性上存在固有差異,如果抑制NOB的生長,控制硝化反應只進行到NO2-階段,造成大量的亞硝態氮的累積,就直接進行反硝化反應,也能將污水中的氨氮變成氮氣去除掉。
這種情況下,硝化反應只進行了一半,路沒有走完,所以叫短程硝化反應。
接著,人們又發現,所有污水廠都存在一種紅色的厭氧氨氧化菌 (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bacteria, AnAOB),如果將污水中的一部分氨氮(57%)氧化為亞硝態氮,同時將AnAOB富集,在嚴格厭氧的環境下,亞硝態氮在AnAOB的作用下,可以直接與污水中剩余的氨氮反應,產生N2,使污水中的氨氮去除掉。
我們分別取厭氧氨氧化英文單詞(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)的前幾個字母,組合就誕生了Anammox。
這種反應形式特別簡潔明快。
一般情況下,1摩爾(mol)氨氮需與1.32摩爾(mol)亞硝態氮反應,即1份氨氮需消耗1.32份亞硝態氮,所以Z佳配比是將57%的氨氮先氧化為亞硝態氮(57%*0.985/43%=1.31,氨氮與亞硝態氮的轉化率為0.985)。但在實際情況中,我們很難實現這個理想配比,如果能做到將一半的氨氮氧化為亞硝態氮,使Anammox反應中,氨氮和亞硝態氮達到1:1的比例,就已經相當不錯了。
由于只是部分亞硝化,所以也叫“部分亞硝化反應
看起來,三者的區別明顯又簡單,走完的叫全程,走一半的叫短程(或亞硝化),一半走一半叫半短程(部分亞硝化)。
我們看一下三者的簡要化學式。
全程硝化與反硝化:
NH4+ + 2O2 => NO3- + H2O + 2H+
6NO3- + 5CH4O + CO2 => 3N2 + 6HCO3- + 7H2O
短程硝化與反硝化:
NH4+ + 1.5O2 => NO2- + H2O + 2H+
6NO2- + 3CH4O + 3CO2 => 3N2 + 6HCO3- + 3H2O
半短程硝化與厭氧氨氧化:
NH4+ + 1.5O2 => NO2- + H2O + 2H+
NH4+ + 1.32NO2- => N2 + 2H2O
從上面化學式可見,全程硝化中,氧化一份氨氮需2份氧氣;而短程硝化中,氧化一份氨氮只需1.5份氧氣,所以短程硝化可節約25%的曝氣量(0.5/2),即能耗。
全程反硝化中,還原6份NO3-需要5份有機碳源,而短程硝化中,還原6份NO2-只需要3份有機碳源,因此,短程反硝化可節約40%的有機碳源。
而在半短程硝化與厭氧氨氧化中,只需將57%的氨氮氧化為亞硝態氮,再與剩余43%的氨氮進行厭氧氨氧化反應,過程中幾乎無需有機碳源,因此,半短程硝化與厭氧氨氧化反應可節約接近60%的曝氣量(即能耗,計算式為:1-57%×(1-25%)),且無需消耗有機碳源。
另外,由于AOB和AnAOB都是自養菌,自養菌起作用則污泥產量也遠低于傳統脫氮工藝,可顯著降低剩余污泥
三者的反應過程與原理可參考下圖:
到藍色箭頭為止的是全程硝化與反硝化;到桔色箭頭為止的是短程硝化與反硝化;黑色箭頭部分則是厭氧氨氧化。